26
2023-02
巴黎公约和PCT途径怎么选?跟领导夸下海口:这篇不能让你懂,从此倒立爬楼
许多专利申请人在计划向海外申请专利时,常常有这样的疑问:中国企业或个人申请国外专利的常用途径是什么?不同途径有什么区别?具体应当如何选择?

众所周知,专利保护是有地域性的,专利权仅在相应的国家或地区内有效。因此,如果申请人想要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地区享有专利权,就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在目标地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巴黎公约与PCT正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途径。
巴黎公约:全称《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员涵盖了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基于该公约,在任何一成员申请专利后的12个月内(外观设计为6个月),可以要求该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直接在该组织其他成员内申请专利。巴黎公约适用于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申请。
PCT:全称《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是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其目的是就同一发明创造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时,减少申请人和各个专利局的重复劳动。一些国家或地区属于巴黎公约的成员国,但不一定属于PCT的成员国。PCT适用于发明、实用新型的申请。




简而言之,巴黎公约适用范围广且没有PCT国际阶段的费用,但由于决策、翻译、保密审查及费用筹备等工作必须在一年内完成,作为优先权的国内申请短期内可能还未收到审查意见,导致申请人对相关申请进入其他成员的授权前景把握不准,故在专利布局前瞻性的方面对申请人的要求较高。



简而言之,PCT存在国际阶段使得费用层面相对高一些,但申请人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自优先权日起30个月)考虑和规划国家阶段的申请策略。例如申请人能够依托于最新的市场和行业现状对专利布局目标地域作出精准研判;而由国际检索单位提供针对专利可专利性的意见,对申请人在国家选择、专利类型以及权利要求布局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以上都可以让申请人在进行国际专利布局时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适宜配置。

综上,申请人在向国外申请专利时,选择巴黎公约还是PCT,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决定。如果准备足够充分,而目标地域只挑选一到两个国家或地区,则建议通过巴黎公约途径向目标成员递交申请,那样可以充分运用优先权的优势,为专利申请节省时间和费用。
倘若申请人需要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保护,或是在资金筹集、决策部署等层面尚未成熟,则可以选择PCT途径,能让申请人有更多的时间作出精准判断及更加充分的准备。

如果你在阅读完本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
也不用倒立爬楼了,
欢迎联系创元专利国际部:0512-65169186!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